在nm450耐磨板淬火時含碳量對裂紋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,源達旺小編就先來聊一聊到底nm450耐磨板含碳量對淬火裂紋的影響有多大。
1.含碳量對斷裂強度的影響
含碳量的增加,降低馬氏體的斷裂強度。根據脆性固體理論斷裂強度公式:
(5-1)
式中,E為彈性模量;γ為表面能;d為原子面間距。多晶體α鐵的理論斷裂強度約為40000MPa。馬氏體的斷裂強度應低于此值,但尚缺少研究,只可作一般理論推斷。
從式5-1可見,σmax值隨E、γ、d值而變化,設γ不變,僅討論E值、d值隨含碳量增加而變化的情況。
固溶體中隨溶質濃度提高,彈性模量E的變化趨向是和固相線的走向一致的。在Fe-C合金中,隨鋼的含碳量增加,固相線是不斷降低的。如Fe-C相圖的J點到E點,含碳量由0.17% C升高到2.11% C,固相線溫度則由1495℃降到1148℃。因此含碳量提高,馬氏體中鐵原子間結合力降低,彈性模量是降低的。普通中碳鋼淬火熱處理使馬氏體彈性模量降低10%。
根據式5-1,彈性模量E的降低,斷裂強度值也隨之降低。
式5-1中的d值也與含碳量有關。淬火馬氏體的準解理斷口取向是沿鐵素體的{100}面。正方馬氏體的c軸較長,(001)M面的間距較大,因此可能沿(001)面斷裂,而(001)面的間距d即為軸長c,c值是含碳量的函數:
c=a0+0.116w(C) (5-2)
式中,a0是α-Fe的點陣常數,為0.286nm。可見含碳量增加,c值變大。c值相當式5-1中的d值,因此,nm450耐磨板含碳量的增加使斷裂強度降低。
此外,隨馬氏體中含碳量增加,位錯亞結構逐漸變為孿晶亞結構;淬火顯微裂紋也會增加;這些都增加了馬氏體的脆性,降低斷裂強度。圖5-3為含碳量對淬火鋼斷裂強度的影響,由圖5-3可見,從中碳到高碳,淬火態鋼的斷裂強度值迅速降低,增加淬裂敏感性。
不過,含碳量僅為亞共析鋼范圍,對于過共析鋼來說,繼續增加含碳量對淬裂傾向的影響與淬火加熱溫度有關。如果加熱溫度在Ac1~Acm之間,奧氏體中的固溶碳量變化不大,并且有較多的未溶解的滲碳體或合金碳化物。淬火后得到馬氏體基體上分布著粒狀碳化物。這種復相組織的彈性模量要按兩相整合后的體積比例的平均值計算。由于碳化物的熔點或分解溫度較高,彈性模量較大,因此這種復相組織的模量E值可能有所增加。這時淬火鋼的開裂傾向變化不大。
然而,若將過共析鋼加熱到Acm以上,進行過熱淬火,這時碳全部溶入奧氏體中,且奧氏體晶粒粗化,淬火時轉變為粗大針狀(片狀)或蝶狀馬氏體組織,這會增加顯微局部應力,甚至形成顯微裂紋。因此,高碳馬氏體的斷裂強度更低,更加脆化,增加了淬裂傾向。
2.對宏觀內應力的影響
nm450耐磨板鋼中含碳量增加時,宏觀內應力也向促進淬裂方向發展。含碳量增加,熱應力影響變弱,相變應力的影響加強。水中淬火時,表面壓應力變小,而中間部位的拉應力極大值向表面靠近。油中淬火時,表面拉應力變大。所有這些都增加淬火開裂傾向。
3.淬裂-Ms-含碳量的關系
隨著含碳量的增加,Ms點降低。不同碳濃度的Fe-C合金的Ms點為:
Ms≈520 - 320×w(C) (5-3)
可見碳濃度與Ms點呈線性關系。由圖5-4可見,與Ms-含碳量的直線關系相適應,淬裂與不淬裂的傾向也有相對應的變化。圖5-4中顯示,淬火開裂發生在0.4%C以上,Ms點在330℃以下的鋼中。而含碳量低于0.4%,Ms點在330℃以上的鋼并不容易產生淬火裂紋。由此可見,為了避免零件淬裂,可以選用0. 4%C以下的鋼種。如日本某公司專門使用S35C(35號鋼)制造機械零件,進行水中淬火,避免淬裂事故。
山東源達旺鋼材公司為您提供耐磨鋼板現貨切割定制批發零售廠家,公司經驗豐富,能夠為客戶提供優質的耐磨鋼板、耐候板、高強板、高建鋼、彈簧鋼、橋梁鋼板等產品,歡迎隨時撥打源達旺耐磨板熱線電話進行咨詢訂購或來廠考察。山東源達旺小編在這里提醒廣大用戶:一定不要貪圖價格的便宜而購進質量不好的產品甚至是假貨,結果造成自己企業的損失。公司地址:山東聊城高新區長江路東首魯西鋼材市場A區6號,華經理歡迎每一位用戶的指導監督。
如果您對“nm450耐磨板含碳量對淬火裂紋的影響”還有任何疑問?
請致電咨詢24小時免費熱線:0635-8819009,或在線咨詢我們客服
我們公司官方網站: http://www.lovedarling.cn [網上預約價格更優惠]